包头地区隐蔽战线的斗争——中共萨托县委坚守白青尧

时间:2023-12-08 作者:
1945年12月,第一次绥包战役后,部队战略转移,中共萨(拉齐)托(克托)县委书记刘启焕原定随部队回晋西北解放区。中共绥蒙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张达志得知后,认为萨托县委抗战期间就扎根于此,土默川一带又是绥蒙的心脏地区,从长远考虑不能放弃,决定让刘启焕留下来继续从事萨托县委的领导工作。萨托县委由中共绥蒙区委直接领导,单线联系。

刘启焕(1918—2007)
刘启焕,山西文水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随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进入大青山,1940年12月任萨托县委书记,在这里坚持斗争7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建国后曾任包头市委副书记等职。萨托县委把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和秘密建立革命武装作为迎接包头解放的主要任务。萨托县委和刘启焕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萨县白青尧办学,在提高原有骨干力量政治觉悟、文化水平和斗争艺术的同时,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有文化知识的年轻人。
白青尧位于萨拉齐、托克托、准格尔边界地带,群众基础好,白青尧党支部成立于1938年秋,是包头地区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全村有70%以上的人曾参加抗日救国会。刘启焕凭借多年开展地下工作的经验,将学校定名为“中山小学”,在教室悬挂孙中山像,张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标语,以迷惑国民党当局。教材使用两套课本,一套是国民党当局发行的课本,挑选其中宣传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课文进行讲解;另一套是刘启焕编写的教材,宣传党的革命理论和政治主张,并教授学生农牧业生产和写信、打算盘等应用知识,很受群众欢迎。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萨托县委开始秘密建立革命武装。1948年春,萨托县委和刘启焕利用地方绅士组建地方武装通讯大队白青尧分队的机会,让倾向革命的白青尧村村长刘存出任分队长,把队伍实际掌握在我党手里。后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有30多人的白青尧游击队,队长为共产党员白光。1948年10月,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和绥蒙军区部队进入土默川后,国民党清水河县、托克托县的军政人员沿黄河北岸向西逃窜,刘启焕、白光率游击队伏击,迫使他们放下武器投降。此战缴获步枪146支、迫击炮1门、机枪2挺、手枪4支、手榴弹13箱、子弹2000余发、电话2部、战马2匹,游击队把缴获的武器全部交给了萨县人民政府武装部。白青尧游击队还收缴地方武装的枪支弹药,成为萨县游击队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次绥包战役中,萨托县委为解放军再次收复萨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第三兵团向包头进发时,毛岱党支部根据萨托县委和刘启焕的指示,召开支委会进行了分工,张恩官、冀召发负责宣传工作,组织发动群众,支部书记宋玉去县城打探敌情,为解放军提供准确情报。1948年10月19日下午,国民党县长高映明在县衙门大院召集全县党政军人员开会,宋玉混在毛岱乡的人员里边,了解到敌人的部署。宋玉和几个老乡为部队做向导,带领解放军在水涧沟门、北只图一带消灭了未及逃走的敌人,高映明等人乘乱逃进大青山。
萨县、托县解放后,萨托县委接到上级指示,由地下秘密工作转为公开工作,全力协助解放军和新成立的人民民主政权提供情报、征收粮食、清剿土匪,维护社会治安。第三兵团二纵六旅在毛岱乡驻一个教导营,设立了萨东办事处,政委李星魁、主任苏东民。办事处有四、五十人,下设毛岱粮站和毛岱、美岱召、双龙、党三尧四个区。宋玉和毛岱党支部积极配合解放军,发动各村群众踊跃交粮,支援前线。毛岱粮站共征收粮食82.3万斤,其中小米76万多斤,绿豆2万多斤,白面1.5万多斤,其他杂粮2万多斤,完成了征收军粮任务。
1948年11月底,为了迷惑傅作义集团,集中力量打好平津战役,解放军奉命撤离包头,刘启焕随之撤离至绥东解放区。1949年9月,绥远和平起义,萨拉齐、托克托再次回到人民的怀抱。
来源:包头党史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