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人物春秋】硝烟散去边警息 万里红尘走一遭——王昭君小传

时间:2023-10-19 作者: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宁元年),一队队战马,一峰峰骆驼,一辆辆毡车,旌旗招展地缓缓行进在从长安至五原郡(今包头市)的秦直道上。队伍当中的一辆毡车上,有位发髻高耸、光彩照人的靓女,怀抱琵琶,玉指轻弹。那行云流水般的琴声,在广袤的天地间徜徉着,给草原增添了几分浓浓的生气,这是汉室宫女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情景。

王昭君(约公元前52一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

一个时期以来,强悍的匈奴民族一直与中原汉王朝对峙,为对北方民族实行有效挟制和管辖,汉武帝先后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大将三次讨伐匈奴。

汉宣帝时,汉室国力渐弱,匈奴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在这种情况下,南匈奴首领、富有政治远见的挛鞮稽侯珊(生于公元前80年,卒于公元前31年,公元前58至公元前31年在位,名稽侯珊,虚闾权渠单于子)父死,未能立,逃至妻父乌禅幕处。汉中宗孝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被乌禅幕及左地贵人等拥立,称呼韩邪单于,发兵击败握衍朐鞮单于。汉中宗孝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秋,击败右地屠耆单于。五凤四年夏,被其兄郅支单于击败,引众南近塞,遣子入汉,对汉称臣,欲借汉朝之力保全自己。

公元前51年(汉中宗孝宣帝甘露三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经五原(治所在今包头市九原区麻池古城遗址),沿直道到长安谒见天子,受到汉孝宣帝刘询的隆重接待。临别前,孝宣帝还同意了他的请求,准许呼韩邪单于部留居光禄塞(约为今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西南古城处)下为汉朝守边。

公元前49年(汉中宗孝宣帝黄龙元年),汉孝元帝刘奭继位,呼韩邪单于再次入朝,又受到孝元帝礼遇。不久,北匈奴郅支单于被汉将甘延寿、陈汤共同消灭,为呼韩邪单于除了敌手。

呼韩邪单于在公元前33年春正月第三次到了长安,为表示亲近友好,提出愿给汉室当女婿的请求。

汉孝元帝刘奭答应了呼韩邪单于的请求,下令从后宫待诏、尚未取得嫔妃身份的“良家子”中挑选一位合适的女子嫁给呼韩邪单于。消息传到后宫,众宫人惧怕北地寒冷艰苦不敢请行,独有王嫱深明大义,自请北行。

王嫱是汉孝元帝继位初被选入宫中的,几年间一直没有见过皇帝的面,是个待诏掖庭的“良家子”身份,过着锦衣玉食但百无聊赖的生活。听到消息后,她向管理后宫的掖庭令要求,愿意嫁给呼韩邪单于,促进汉匈和好,孝元帝就把她赐给呼韩邪单于为妻。临辞行时,“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确是一绝世美人,呼韩邪单于极为欢喜,当即封王嫱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安宁和兴旺——樊尚仁注)。汉孝元帝认为这次政治联姻意又重大,可使“边上无兵革之事”,特意将年号“建昭”改为“竟宁”,取边境安宁之意。

王昭君当年与呼韩邪单于一行,大致是从汉都长安出发,先过左冯翊(在长安东北),然后经北地(今甘肃庆阳市)、上郡(今陕西榆林县)、西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及朔方(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而至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附近,其塞人称“夫人城”,北周人庾信写《明妃词》说:“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樊尚仁注),与呼韩邪单于迎亲的队伍在黄河渡口会合,迎娶礼仪规格之高、声势之大实为空前。

王昭君出塞到单于南庭(位于今包头市固阳县北及达茂联合旗艾不盖河一带),辅助呼韩邪单于促进汉匈和好,保障边塞安宁。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封为右日逐王。两年后呼韩邪单于病逝,其长子雕陶莫皋继位,为复株累若鞮单于。汉孝成帝刘骜要王昭君入乡随俗,嫁于复株累若鞮单于,生二女,长女须卜居次(居次是公主的意思),小女当于居次。王昭君先后做了两代匈奴单于的阏氏,巩固了汉匈之间的和平,影响惠及子孙,她的儿子、女儿、女婿、外孙,都为汉匈友好做出过很大贡献;她在南郡家乡的几位亲属如侄子王歙、王飒都曾作为汉室使者出使匈奴,为汉匈友好也做出了努力。在昭君出塞后的60年间,汉匈一直友好相处,正如《汉书·匈奴传》所记载的:“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考古工作者从麻池古城西南的召湾汉墓中清理出大量秦汉时期的陶器、铜器、漆器、金银玉器和钱币,最难得的是在墓穴中发现了“单于和亲”“单于天降”瓦当。这些瓦当在麻池古城周边发现,证实了昭君出塞与包头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昭君只是一个普通女子,正史无传,然而她的事迹在各民族间口口相传,并由此派生出40多种传说、民间故事。例如晋人葛洪所写的《西京杂记·画工弃世》、元人马致远所作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敷衍铺陈的名篇。历代咏赞王昭君的诗歌至今流传下来的有710余首,写过昭君事迹、诗歌的著名文人有500多人,其中古代有蔡邕、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陆游、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秋瑾、郭沫若、老舍、田汉、曹禺、翦伯赞、费孝通等,足见昭君出塞和亲对后世影响的深远。董必武1963年作《王昭君》诗曰: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一扫千百年来在昭君出塞问题上的层层迷雾,对王昭君作出了最公正的评价。

王昭君死于黑水(今内蒙古包头市达茂联合旗艾不盖河)后葬在匈奴,至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多处昭君坟墓,其中最为后人认同的是位于呼和浩特市郊大黑河南岸的昭君墓。该墓高30多米,人工土筑而成,遥望墓表黛色空蒙若泼浓墨,故有“青冢”之称。杜甫诗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即写此。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的昭君故里则有昭君井、妃台山、昭君台等遗迹存留,供人凭吊。

摘自《人物履迹话包头》(主编:杨利民  执行主编:樊尚仁)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