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博资讯】敕勒川博物馆文物亮相乌兰察布市博物馆《长城与文化自信——第四届长城论坛专题展》

时间:2023-04-24 作者:





2023年的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为庆祝国际博物馆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和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好做为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包头博物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托克托县博物馆8家单位联合举办《长城与文化自信——第四届中国长城论坛专题展开展》,这也是敕勒川博物馆首次尝试“走出去”的形式,与兄弟馆联合举办展览。


                                                                  战国青铜车辖                                                          战国青铜马具



                                                              汉代圈足青铜鍑                                        汉代彩绘陶罐

展览内容简介

   长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建筑奇迹,横亘在中国北方。所谓“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起西辽河流域,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到达湟水流域和河西走廊。其中部南临农耕发达的黄河流域,北倚牧场广袤的北方草原,是中原腹地与北方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主要区域。据调查,内蒙古历代长城墙体总长度为7570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遗址遗迹共13728处,是中国现存历代长城遗迹最多、最集中、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省区。

农牧结合的早期形态

   长城地带的形成是生态环境、族群、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与自然地形以及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自全新世以来,这一区域的经济形态时农时牧不断发生变化,农牧的界限也随之南北频繁移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基本上是农业区。夏商时期,长城地带的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沿线多元文化

    从历史上来讲,造就了独特历史文化景观、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心血与智慧的历代长城,在冷兵器时代确曾起到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然而,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政权长期以来围绕着长城进行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法阻挡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实。因此,长城既更像是一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交流与融合的摇篮和一条不同民族密切联系的纽带。

近年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馆际间以文物为载体的地域性、专题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敕勒川博物馆积极参与,推进馆际文物交流,让沉睡的文物被唤醒,走出库房一展芳容“让文物活起来”,不仅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使其丰富的内涵得以充分展现,而且为推动文化间的互补性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敕勒川博物馆进一步将馆际之间的文物交流迈向一个新的高度,结出丰硕果实。

展览时间:

2023年4月22日—5月30日

展览地址: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观展热线:

0474—8309511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