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红色记忆】塞北三大文豪之——陈志仁

时间:2021-10-26 作者:

陈志仁(1902~1969年),字之的,包头萨拉齐忽拉格气村人。归绥中学第五期学生,因文章用典精炼而被同学和老师誉为“绥远才子”。

儿时,父亲曾借高利贷在察素齐开了一小杂货店,供儿子读私塾。陈志仁13岁考入归绥中学,1919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国文系,成为绥远省第一个考入北大的文科学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陈志仁开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杂志,组织“绥远旅京同学会”,出版《周刊》写了不少文章。陈志仁还参加排练《孔雀东南飞》、《一元钱》文明戏,1922年暑假回到归绥(呼和浩特)、包头演出。

1925年,陈志仁从北大毕业,曾在归绥师范、中山学院、绥远农业职业学校、绥远省立中学任教,他经常给学生介绍鲁迅、郭沫若的文学作品。1929年担任绥远社会教育所所长,主编《通俗时报》。1931年参加编纂《绥远通志稿》。1935年任绥远民众教育馆馆长,主编《社会日报》,其副刊《洪荒》专门刊登文艺作品。

抗日战争爆发,陈志仁投笔从戎,回乡发动农民,组织武装,率领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被任命为暂编第六旅旅长,驻防萨拉齐。1938年5月又加入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任第七路总指挥。1939年到1949年参加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他是通电起义签名的三十九人之一。抗美援朝时期,他积极捐钱为前线购买飞机和大炮。新中国成立后,任绥远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政府参事室参事、绥远文联常委、文教委员会委员等职。曾在《草原》杂志上发表《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是最好的创作方法》等文章。

陈志仁同白映星、荣祥被共同称为“塞北三大文豪”,他们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有积累,而且对塞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抗击外侮,保家卫国方面更是意气相投,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各有所职,但也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他们不仅共同编纂完成了《绥远通志稿》,而且据史料记载,1928年,华洋义赈会在修建民生渠时,因民众的抵触情绪,前期工作受到很大阻力,于是他们派徐岫青拜访萨拉齐的文化名人出面调停,时为绥远中山学院院长的白映星,土默特总管荣祥,绥远社会教育所所长陈志仁联合出面,解决纠纷,安妥百姓,得以民生渠顺利开挖。他们还配合华洋义赈会共同修订完成了《科学方法之防灾述略》、《灭蝗手册》、《用耐旱籽种来防灾》等宣传手册,起到了教化百姓、开启民智的作用。

1969年,陈志仁逝世。他秉笔耕耘整整五十年。

                                  (参考资料:包头晚报)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