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人物春秋——贤内助察必皇后

时间:2021-02-03 作者:

宏吉刺•察必(?―1281年),生于蒙古弘吉剌部,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在元朝建立之初,成为元世祖的左右助手,她的父亲是成吉思汗手下的一员大将。

察必嫁给忽必烈时,忽必烈还在潜邸驻藩,最初不过就是两个家族世代政治婚姻中的一桩,绝无影视剧中一见钟情、英雄惜美人的浪漫。但是察必是出名的美女,高丽正史《宾王录》称察必“资容端丽”,而且她聪敏大度有远见,还喜爱佛学和汉文化,与忽必烈志同道合,深受宠爱。

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军国庶事,此后“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得开府,专封拜”建立了蒙元历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聚集了一大批以汉族知识分子为主的幕僚,这些儒士们远离中原,对北方草原的生活常有不习惯之处,察必对他们的生活关心有加,经常嘘寒问暖。名儒赵璧被忽必烈召至身边重用,因家境清寒未备冬衣,察必亲自给赵璧缝制蒙古袍,让赵璧试穿后有不合适的地方还一再修改,赵璧非常感动,一生忠心效力元帝国,官至平章政事。察必细致的“统战工作”帮助忽必烈赢得了这些名士直至汉地百姓的心,助忽必烈成就了建元大业。

元史称察必“其性明敏,达于事机,国家初政,左右匡正,后有力焉”,也记载了察必皇后倡行勤俭的故事,据传在她所居住的王宫丹墀前,她曾亲手栽种了一株从成吉思汗故地带回的青草,名为“誓俭草”,以此告诫皇宫子孙不要忘旧,要保持过去节俭淳朴的风尚。

察必皇后还亲率宫女进行纺织,将旧弓弦的丝织成绸缎以做衣服,宣徽院的羊皮置之无用,她取来缝为地毯,使得宫廷里“劝俭有节而无弃物”,后世有人专门写诗赞扬皇后的这种俭朴美德:“深宫篡组夜迟眠,贴地羊皮步欲穿。漫道江南绫绮好,织绸方练旧弓弦。”

元朝的蒙古帽本来没有前檐,忽必烈打猎时感到阳光刺眼,察必就在帽前加上前檐,忽必烈非常高兴,以后就成为蒙古帽的定式,明清两朝均以沿用。察必皇后还设计了一种前短后长便于骑射的马服,名为“比甲”,在当时颇为流行,这也是我们现在“马甲”的由来。察必皇后对忽必烈的爱也表现在了这两件小发明中。

一日,四怯薛官奏请划京城外附近农田为牧马场地,元世祖允准,察必想谏阻。一次察必趁太保刘秉忠在元世祖身边,故意责备刘秉忠说:“你是汉人中聪明谋臣,皇帝听从你的意见,为何不加谏阻。过去初定都于此时,划农田为牧地还犹可说,如今各有定业,还侵夺农田,这合理吗?”元世祖默不做声,划农田为牧场的事不了了之。

还有一次,翰林学士王思廉给忽必烈讲读《资治通鉴》,讲到唐太宗怒魏微直谏、长孙皇后朝服拜贺一事时,忽必烈深有感触,他命宦官领王思廉到后官,将这个故事讲给察必皇后听。察必听后高兴地说:“这个故事对皇上有很大裨益,今后类似这样的典故,你应该多讲给皇上听。”由于察必皇后经常规劝忽必烈纳谏,使忽必烈在许多问题上避免了失误。其贤明多类如此。

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又为她封尊号“贞懿昭圣顺天睿文光应皇后”,表达了对她的敬重。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定宋朝,宋幼主赵昺到上都朝见元世祖,元世祖大宴群臣,众皆欢乐。只有察必沉默不语,元世祖问她:“我今平定江南,自此以后不再兴兵打仗,大家都欣喜若狂,唯独你不高兴,是何缘故?”察必跪奏道:“妾闻自古无千岁之国,将来能使我们子孙不像宋朝皇帝那样成为亡国之君就幸甚了。”

元世祖在大殿上陈列着从宋朝府库中得来的各类珍贵物品,召察必来观看,察必看一遍就走了。元世祖遣宦官问察必想要什么,察必说:“宋朝历代皇帝贮存这许多东西留给子孙,而子孙保不住,尽归我朝,我怎忍心取走一物!”这时宋太后全氏被俘,送至大都,但不习惯北部风土,察必多次奏请放宋太后全氏回江南,元世祖始终不允,认为放他们回去,若有流言蜚语,会杀他们全家,这不是爱他们而是害他们,要爱他们,就把他们安置在京师,加以抚恤。此后,察必更加厚待宋太后。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