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人物春秋】无限离愁回头望 一步一泣胡笳声——蔡文姬小传

时间:2023-10-19 作者:

蔡文姬(约173年一?,一说生于177年,但按照相关史实推断,有多处矛盾),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陈留郡圉县(古县名。西汉置,治所为今河南省杞县西南圉镇)人。

蔡文姬的父亲是东汉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字伯喈,生于133年,卒于192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史载,蔡邕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尤善鼓琴,制作了焦尾琴和柯亭笛。此外,他还是大书法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唐代品鉴、评论书法家和书法的著作)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梁武帝称:“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认为:“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文武兼备,终成一代霸业的曹操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从某种程度上说蔡邕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蔡文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成长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她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据南梁刘昭《幼童传》记载,蔡邕晚上鼓琴时突然琴弦断了一根,蔡文姬听到后说:“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女儿只是偶然蒙对了,于是他继续弹奏,又故意弄断一根弦,让她猜这次断的是第几根。蔡文姬脱口而出:“第四弦。”完全答对,蔡邕彻底服气。广为流传的《三字经》也收录了这个故事:“蔡文姬,能辨琴。”蔡文姬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据史料记载,发生在蔡文姬辨琴图文姬身上最为有名的典故轶事当属“文姬归汉”,亦与包头故地有关。

话说蔡文姬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16岁时嫁给河东(山西夏县)世家大族子弟卫仲道,不料两年后卫仲道去世,蔡文姬“夫亡无子”,孤身回到娘家。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东汉著名的学者,他写的六经刻石勒刻碑立于太学讲堂前,学生都以此石经来校正经书,他还参与《前汉书》的撰补。熹平七年、光和元年(178年),包头故地五原发生地震,阴山剧裂,汉灵帝刘宏认为是不祥之兆,便问群臣为何有此征兆。群臣避而不答,汉灵帝特诏蔡邕:“披露失得,指陈政要,勿有依违。”并让他密封上奏。蔡邕在上奏中认为当时朝廷近臣(主要是宦官)弄权是怪异发生的原因之一,并弹劾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又举荐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认为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灵帝在看了奏章后很是叹息,在起身如厕时,奏章被宦官(中常侍)曹节偷窥,就向左右的人泄露了全部内容,致使事情泄露。蔡邕奏章上认为应该废黜的人都非常恨他,蔡邕遭到打击报复,被流放到发生地震的五原郡西安阳(旧属包头市第三区,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年仅5岁的蔡文姬随父流放流放沿途还被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土木营建的官员)阳球派刺客追杀,刺客深感蔡邕正义未下手,阳球又派人贿赂郡主管设计毒害蔡邕,所赂者又反以情告诉蔡邕,蔡邕一家才到了西安阳。

光和二年(179年),蔡邕在西安阳待了九个月,汉灵帝借大赦之年,下诏宽宥蔡邕归返本郡(陈留郡),不料临行前五原郡(治所在今包头市九原区麻池古城)太守王智因蔡邕不给他桌前献歌,诬称蔡邕反叛。年幼的蔡文姬又一次随父改名换姓远走吴会(今绍兴的别称)之地,往来依靠泰山羊氏(亦称太山羊氏,是中国古代泰山郡的一个羊姓士族),在吴地辗转十二年。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被官居一品的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孙瑞指使的吕布、李肃等人刺杀。当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时任左中郎将的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因事发突然,不禁脸色一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遂为王允所不容,将他押至廷尉处问罪,很快便冤死在狱中。

蔡邕一死,蔡文姬也无所依靠,跟着难民到处流亡。而北方的南匈奴便趁机侵犯汉朝边界,蔡文姬也在匈奴的侵袭中被左贤王虏,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北方游牧生活。左贤王很爱她,蔡文姬给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分别是阿眉拐和阿迪拐。她在南匈奴(现在的包头地区曾是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守边之地)一住就是十二年,十分想念故土。

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知蔡邕没有子嗣,就于建安十一年(206年),派出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从匈奴那里将蔡文姬赎了回来,嫁给陈留人董祀(管理六百农夫屯田的小官“屯田都尉”)。因蔡文姬的年龄比董祀大,所以董祀对这门亲事并不满意,蔡文姬也不去计较。(《后汉书·列女传》: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来董祀因故犯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只见蔡文姬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曹操也生了恻隐之心,对蔡文姬说道:“据你所说,确实值得怜悯,但是判状已经传达下去了,你让我如何办?”蔡文姬答道;“明公的马里良马万匹,帐下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陈情的言辞感动,赦免了董祀的罪,又赐给她头巾鞋袜。董祀知道蔡文姬为自己求情才免了死罪,对蔡文姬十分感谢。就在这时,蔡文姬写下了著名的古乐府歌辞《胡笳十八拍》,叙述蔡文姬不幸处于乱世,为匈奴人俘获,深沉地眷恋乡土,而一旦要离开居住十二年的塞外,抛别儿子阿眉拐和阿迪拐,又痛彻心扉,抒发出撕心裂肺的悲怨之气。“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胡笳十八拍》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战争动乱的社会特征和民族之间难以分割的骨肉之情。

“文姬归汉”后曹操在王都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问蔡文姬:“你父亲收藏有很多古籍,你还记得不?”蔡文姬回答:“亡父曾经给我留下四千多卷书,但颠沛流离,能保存下来的很少,我现在能诵记下来的只有四百多篇。”于是蔡文姬将自己记诵的古籍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所记的内容没有一点遗漏和错误。曹操看了十分满意。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为保存古代文化做了一件好事。唐代文豪韩愈称赞蔡文姬:“中郎有女能传业。蔡文姬在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此后正史中再无她的相关记载,故卒年不详

摘自《人物履迹话包头》(主编:杨利民  执行主编:樊尚仁)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