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人物春秋】骑射胡服捍北疆 英雄不愧武灵王——赵武灵王小传

时间:2023-10-19 作者:

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95年),赢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的儿子。被梁启超称为“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

图片

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从史籍记载看,包头地区的开发大约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

春秋时邯郸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属赵,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长达165年之久。在赵国统治时期,邯郸得以迅速发展,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后出现的局面,邯郸成为名扬天下的大都市。那时的邯郸,不仅是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还是中原冶铁业和商业中心。但是当王位传到赵武灵王的时候,这个曾经强大无比的国家其国势已日趋衰弱,那时的赵国,西边有强秦的威逼,对赵国一直虎视眈,“亡赵之心不死”,常有战争发生。赵国的东边有齐国的不断进攻,也就是说赵国两头挨打。北边更麻烦,匈奴屡屡骚扰,攻城掳财,扰乱边疆。更糟的是林胡和楼烦也乘机捣乱,弄得赵国国无宁日,人民苦不堪言,赵国危在旦夕,面临灭亡的危险。也就在这个时候,赵雍在其叔父公子成的拥立下继位,号武灵。

赵武灵王年轻好胜,血气方刚,不甘心受欺凌、遭祸乱,很想富国强兵,干一番兴国事业。他继位时,赵国周围楚、齐、秦、魏等国都已称王,谋臣们劝他也称王。他回答:称公称王只是虚名,要紧的是国富民强,这才是真正称王于天下。缓称王,既可以避免树大招风带来的麻烦,又可以积蓄实力,武灵王令国人称自己为君。

赵国北境,有很长的边界与林胡、楼烦等胡人接壤,经常受到侵扰。

赵雍为此多次到北境察看,他渐渐悟出一个道理,要想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足,就得先学习胡人,在赵国来一番改革。为此,他奖励耕作,发展农业,壮大冶炼业,鼓励将士杀敌立功,还亲自跑到战场前线,一面指挥作战,一面观察敌情,从中寻找取胜的经验。

有一次,他化装成普通边民,短衣窄裤,头戴毡帽,混进胡营,仔细了解了胡人练兵的情况。

就这样,武灵王经过长期细心的“调查研究”,认识到胡人军队穿紧身短衣窄裤的服装、骑马射箭作战的优越性,发现了自己军队穿着宽大的战袍,驾着笨重的战车作战的缺点。胡人这种战法,机动灵活,进退自如,攻守皆宜。而自己祖传的车战,攻不能追击胡骑,退躲不过追兵,常吃败仗。尤其是在丘陵、山地作战,胡人更优于自己。于是,他就想进行一次军事改革,让自己的军队也穿胡服、习骑射,改变祖传那种穿战袍、驾战车的作战方法。

公元前306年,赵国军队消灭楼烦、林胡,辟地千里,在阴山之南建立了代郡、雁门、云中三郡。包头麻池古城即为云中郡所辖之九原。

公元前302年,武灵王命士大夫的奴隶们都迁移到九原,充实边境,垦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又命令边塞将士、官吏、士民都穿胡服,守边疆。

公元前300多年,赵武灵王筑起一条500多公里长的赵长城—东起河北省蔚县,经山西省雁北,再傍阴山山脉南麓迤逦而西,经包头直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赵长城在包头境内,东从今土默特右旗与土默特左旗交界处的协力气村一带进入包头,沿大青山西去。从石拐区老爷庙山以东经北部的大庙、二相公窑、西边墙壕等地,越昆都仑沟口、梅力更沟口入乌拉特前旗。

赵长城的特点是长城修筑于阴山南麓,一般取直线行进。长城主体以土筑为主,个别地段用石头砌筑。长城在重要关口处往往置有与长城相依的障城,这些障城多为长方形,有的与长城相连。障城的规模和数量往往与该关口的重要程度相关。在包头境内,赵长城全长约150公里。

武灵王为了与秦国争夺霸权,亲自到云中(今托克托县古城乡古城)、九原活动。他以九原为基地,移民实边,垦农田、建马苑,征集林胡、楼烦的士兵,准备从北向南出兵攻秦。武灵王还乔装打扮成赵国使臣到秦国去观察沿途的地形,绘制地图。

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在赵国鼎盛的时候为了专注于军国大事,把王位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被尊为“主父”。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乱—主父武灵王与少子惠文王同游沙丘,长子章乘机作乱,欲杀惠文王以自立,公子成等发兵平乱,长子章兵败,逃入武灵王行宫,公子成率兵围困,杀章。武灵王被围困三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未能实现与秦争雄的目的,终年45岁,被追谥“武灵”,后人尊称赵武灵王。从他奠定赵国强盛基础之后,赵国君主正式称王。

由于胡服骑射这一军事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所以被历代传为佳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直到两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武灵王修筑的长城遗址犹在,如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包头市的旅游景点,供人凭吊。

今天的赵长城虽然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作为历史遗迹,也足以让人发思古之幽情。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有诗曰: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

坐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赵武灵王在包头修长城,穿胡服,习骑射,垦农田,并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内地文化渗透到这片古老的地域,把先进的农耕文化传入塞外,赵武灵王功不可没。


摘自《人物履迹话包头》

(主编:杨利民  执行主编:樊尚仁)


附件 :